・出入口雨水倒灌 排水不及塑料桶防滑垫都用上了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6-07-15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东方网6月20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申城近日的降雨天气考验着由600多万人依赖其出行的上海地铁。几年前出现的隧道里积水倒灌影响列车运营的情况不见了,然而,地铁出口因没有遮雨棚而导致雨水倒灌进地铁车站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了列车里突然下起小雨的状况,这让地铁运营方颇为尴尬。对此,运营方表示,二手铁桶供应,只能采取现场排水、工作人员提醒乘客当心滑倒等现场补救措施。
车站出入口楼梯成危险区
上周六上午,市民金小姐反映,在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2号出入口,因为没有安装雨棚,通往地面的楼梯,最上面部分都暴露在雨中,一片湿滑,她还没到地面上,就不得不打开雨伞遮雨。“而同样是在邮电新村站出入口,因为有雨棚,雨势一小,乘客就可以将伞收起。”金小姐说。
事实上,像这样出入口没有安装遮雨棚的情况在上海地铁中并不鲜见。在地铁8、9号线换乘的陆家浜路站1号出入口台阶上,不少乘客搭着楼梯扶手,挪着步子下行。而老西门站4号口没有加装雨棚,乘客都是小心翼翼地上下楼梯。
8号线曲阜路站大部分楼梯裸露在外,大理石上水迹明显。天天要在曲阜路站乘坐地铁上下班的秦女士说,每逢下雨天,上下地铁的楼梯都要拉好扶手,“我好几次亲眼目睹有人在此滑倒,特别是在早高峰时间,一些上班族步子一快就容易出危险。”
9号线嘉善路站5号出入口,最里面的拐角处有积水,由于5号出入口没有电梯,只能沿楼梯往上走。可雨水顺着扶手不断向下淌,想抓也抓不住。
地铁车站内也出现漏雨
地铁站内的漏雨让工作人员更为烦恼。
6月17日,6号线金桥路站站台内发生严重漏水。当时,由于站台内的楼梯上方漏水严重,运营方工作人员一度只得封闭楼梯,并且用塑料布封住楼梯,让滴水汇聚。在一整夜的抢修之后,金桥路站才完成堵漏工作。地铁运营方事后向记者解释,金桥路站的漏水之所以严重、积水难以排出,是由于地铁站的排放水位比站外的市政管线更低。
据10号线区域站长介绍,为了处理漏水故障,维修人员将天桥上的小顶棚进行了整体改造,并清理了整个雨棚上的垃圾污物。“因为天桥顶棚正好比站台低,上面有许多乘客抛下的垃圾,堵死了天桥顶上的排水通道。”
面对车站的漏雨情况,地铁工作人员采用了塑料桶接水、铺防滑垫作为防水措施,清洁工也加班加点,站在出入口旁边随时擦干。一名清洁工透露,维修人员当时正在车站寻找渗漏原因,但还没有找到。据她介绍,平时车站出入口并不漏水,只是由于近两日来雨势过大,导致渗漏。
安装遮雨棚须得到许可
针对地铁站出入口是否该安装遮雨棚的问题,轨交运营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嵌入式的出入口,在建造初已体现在设计方案中。敞开式出入口是为了确保通风、采光,节约能耗。“能否加装雨棚需要规划、协调及许可。出入口位置邻近建筑的,不能遮挡后者的视线、采光。一旦加盖,首先要对方同意,方案经过相关部门许可才能实施。在规划及相关管理中不允许加的,地铁方面也不能擅自行动。
“地铁站出入口加一个雨棚,本身成本并不高,在规划上主要是出于景观的需要,即使在日本,也有类似现象。”有关地铁专家表示,地铁站内楼梯积水,应加强排水功能来解决。
排水问题是世界级难题
地铁运营方相关人士也坦承,大规模建设下,有些区段的施工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各区段采用的工艺不同,各标段的中标者也不可能是同一家。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经验上的不足。”据介绍,工程都通过了验收,但有的问题是在实践中逐步暴露出来的,不可能事先完全预知到。
据了解,在上海地铁出现的漏水现象,大多并非“真”漏水,而是由于排水不及造成。地铁运营方面主要的措施便是试图引流,将水排出去。“运营方将始终与施工方保持密切联系,如果出现了问题,施工方会派出专业人员前来排摸、堵漏。有一些排水难题已经上升到了科研项目的高度,甚至有些是世界级难题。”这位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