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否认“禁猪令”与“市长被约谈”有关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2-06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沂水化工园区每家化工企业厂界之外都设有“群众监督池”。南都记者刘伊曼摄
被官方自认为“铁腕治污”的同一举措,在一年半之间,忽的由“正面的典型”逆转为“负面的曝光”。
早在2013年11月,《中国环境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临沂市沂水县“整治六千多家养殖场”的新闻。在当年接到百余次因畜禽养殖引发的环境信访事件之后,当地政府对全县范围内的养殖场进行清理整顿,对一些选址不合理且治污措施不到位的养殖场进行关停拆除。这件事,被当成当地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民众生活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那一天的报纸迄今仍悬挂在沂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墙面上。
2015年3月,沂水县政府再次出台了一个整治县域内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文件,依然是统筹各部门对养殖业进行清理,保留选址合理且排放达标的养殖场,关停和搬迁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及散户。然而,这一次,舆论风向大变。首先,是网络上的质疑声渐起,转发甚多的一个说法是“市长被环保部约谈了,就不让老百姓养猪了”。斥其荒唐的也有,骂其形式主义的也有,还有人分析,这是地方在避重就轻“转移视线”,将工业污染的矛盾转嫁给畜牧业。
这样的“舆情”将临沂市和沂水县打了个措手不及。地方宣传部门和环保、畜牧部门的多位官员告诉南都记者:市长被约谈,与网上说的“禁猪令”真的没有一点儿关系。他们甚至表示倍感委屈———无论是被约谈,还是被质疑“禁猪”一事。
临沂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邢仔文告诉南都记者,整个临沂市在污染治理方面已经下了很大决心做出了很多努力,关停整顿了不少企业。而且,临沂的污染问题在山东17个市里面并不算最严重。之所以被环保部约谈,是因为“当时我们正好处于新旧领导交替期间”,因此,与环保部在“关系平衡协调”上有点问题,这才被抓了典型。至于“禁猪”与“约谈”被联系在一起,他则认为这是在整治畜牧业污染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受到影响的一部分人有意借题炒作,煽动了民众的不满。
对于“约谈”是因为领导换届、关系没有协调好的说法,环保部一位执法人员果断表示否认。他告诉南都记者,环保部的“约谈”都是有专门的暂行管理办法,达到什么条件就约谈有明文规定,也都公开可查,“不存在没协调好关系因此才被抓典型的情况。”
临沂治污现状
当地自认“玩儿命”监督
此前,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在临沂市暗查发现,15家企业中有13家存在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这才有了今年2月底的约谈和曝光。“约谈”之后,临沂对五十多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整治,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了环保部。
多位当地官员告诉南都记者,一些地方的纳税大户也因此被关停,足见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临沂市环保局,南都记者看到一个档案柜,里面分门别类地堆放着各区县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案卷。几位环保官员介绍说,临沂市环保局一直费了很大的心力在和未批先建、偷排偷放以及超标排放等行为做斗争,该叫停和该罚款的并未手软。档案柜里的案卷材料上的内容,除了企业主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之外,也都公开发布到其官方网站上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上述官员称,环保局的环境执法人员也分成十多个小组轮班倒,每晚都有“夜鹰行动”去随机暗查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等单位,采样并监测他们有没有趁夜里偷排。各区县也是一样。比如说沂水县环保局,每晚也必有一个小组,沈阳二手铁桶出售,悄悄地在10点之后的某个时间出发,没有既定路线地去到一些工业园和企业附近,直接在排污口取样,几分钟后离开,去到下一个或远或近的排污口。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从上半夜查到第二天凌晨,有时候到四五点钟,平均每晚查七八家,污水处理厂每天都查。全县40多家企业基本上平均每周被抽查一轮。”沂水县环保局副局长虢新利对南都记者说:“我们的环保干部,晚上去夜查了,白天一样上班,非常辛苦。”
近两年来,一方面,是环保部门“玩儿命”加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严查;另一方面,却是地方环境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天上的雾霾和公报上的名次一样,都未见起色。
环保检测能力有限
2015年5月至6月,南都记者数次到访沂水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这里被当地人简称为庐山化工园。根据官方资料,这个化工园在2010年由县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已经入户五十多家企业,其中投产二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