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渡船缺少浮标 船师用塑料桶自制土航标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圈中为涪江中间的“塑料桶航标”
遂宁
新闻热线13982530888
在大雾弥漫或夜幕降临时,正在涪江遂宁城区江段(即观音湖)开行的渡船上,掌舵的师傅紧紧盯住江面上的塑料桶或竹竿,不断调整船只的方向。这塑料桶或竹竿,就是开船的师傅自己设置的“土航标”……昨天,过往乘客和开船师傅称,“土航标”不安全,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增设标准航标。
江岸目击:“土航标”时隐时现
观音湖中有几个小岛,岛上村民众多,村民进城卖菜、买日常用品全靠渡船。袁家坝渡口、小河洲渡口就是专供渡船进出的两个小型码头。
站在小河洲渡口远眺江心,一些竹竿在水里时隐时现。船行时,师傅紧紧盯住竹竿,“它们是我们的航标!”在袁家坝渡口放眼望去,江面上漂着一些白色的废旧塑料桶。在码头等候客人的渡船上的工作人员称,这些塑料桶也是航标,“这些航标虽然土了一点,但在大雾天和夜航时,我们还得靠它们帮忙引航。”
为何要自制这些“土航标”?一位开船的师傅介绍,海事部门在江面设了几个浮标,但不够用,他们就自己想了这些土办法。
市民担心:大雾天看不到标记
一艘渡船上的工作人员唐志金师傅对“土航标”的制作了如指掌。唐师傅说:“航标的制作简单得很……我们把船开到江心停下来,往水中抛下竹竿、塑料桶,塑料桶下系着大石头,竹竿、塑料桶就成为我们行船的航标了。”
袁家坝渡口一带江面有10多个“塑料桶航标”,小河洲渡口一带江面有10多根“竹竿航标”。
小岛上的居民张先生每天早晨坐渡船进城务工,晚上坐渡船回家。他说,沈阳二手塑料桶供应,“土航标”有时起不到引航的作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竿,在晚上看不清楚。在大雾天气白色的塑料桶也不容易看见,可能出现危险。”
唐师傅也说,如果雾太大的话,这些竹竿确实不容易看清,“这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多设置一些航标。”
海事部门:尽快建设新的标准航标
按照相关法规,浓雾天气条件下禁止航行,但这里的渡船在大雾天和夜晚,为何不禁航?遂宁市船山区海事处处长彭军介绍,由于观音湖湖面平静,顺江行驶的船舶很少,为了方便岛上居民进城买卖、上班、上学,所以夜晚和浓雾天气条件下都没强制停航。彭军还称,塑料桶、竹竿被当做航标,这是过河船船主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在目前航标不足的情况下,能起到一定防雾、引航的作用。
海事部门的一位负责人称,针对航标不足的情况,目前正在加强新的标准航标建设,“第一期20座航标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期22座航标、第三期9座航标也在计划之中,工程完工后,渡船在夜晚和浓雾天气条件下航行的安全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这些标准航标建设好之后,‘土航标’就正式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