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社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24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每年早上,邵庄新村74岁的陶立平走出新华书店职工宿舍,来到附近的二道河边,带着一把火钳,提着一个塑料桶,开始了他坚持了10年之久的义务劳动——清洁小区。
“我不是活雷锋”
陶立平,原新华书店员工,喜爱练太极拳、太极剑,10年前,他从工作了36年的岗位上退休了。
陶老家一间小客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心旷神怡”书帖,那是他请姐夫写的,“魏碑体,很好看。”房间有一把躺椅,休息时仰头就能看到书帖。
每天早上打太极拳、舞太极剑,这是陶老每天必备的节目,“已几十年了。”而捡垃圾的想法,就是在10年前某一次练完太极回家的路上想到的。“工作时为书找读者,退休了总得有事做。”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晨、中午和下午分三次为小区捡垃圾。“我是南京人,但现在我是扬州市民,有责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在陶老家门外楼道转角处,有一把火钳,火钳是他跟老伴去酒甸(镇)探亲时,在当地农贸市场花9块钱买的,已用了10年。
“当时看到有火钳卖,他高兴得不得了,当宝贝似的,我以为他买回来家用的,想不到是用来捡垃圾的。”提起火钳,陶老老伴曾金女感觉自己被蒙了。
“其实,当时我已捡了两三个月的垃圾了,有些垃圾比较脏,蓝色塑料桶批发,用手捡不卫生,一直想找个东西……”陶老说自己要瞒着老伴捡垃圾,当然不能说明火钳的用途。
捡垃圾时间长了,附近的人记住了陶老,有人说他是“活雷锋”,但陶老不希望人家这样叫他,“我不是活雷锋,大家同样可以跟我一样。”
每次出去都说“散步”
“他在外捡垃圾,邻居都知道了,就我不知道。”曾金女知道老伴在捡垃圾还是从邻居口中得知:“你家那位怎么在捡垃圾嘛!”
“听邻居说他在捡垃圾,我也劝过他别捡了,但一直没亲眼看他捡过。”曾金女说:“每次出去捡垃圾,他都会说散步去了。”
终于有一天让曾金女撞了个正着,“那天我送外孙去剪头发,看到桥上有一个老头子,‘不好,有点像你外公嘛’,一看,还
真是的,我就说你在河边上捡就好了,怎么还到桥上来呢。”
陶老很怡然,“告诉她了,他们会觉得丢人。不告诉她,我可以做我的,自由自在。”这一片住着好些曾经在一起共事的同事,“有时会遇到一些熟人,但对我都很客气,我也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有时,遇到不文明的扔垃圾行为,陶老会上前“唠叨”几句。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放垃圾没放进垃圾桶,他走上前先把垃圾捡起来,然后客气地跟她说“下一次请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我想她下一次就不会这样了。”
大病后直着身子捡垃圾
算起捡垃圾的年限,陶老说要去掉2009年上半年。这半年,陶老生病开刀了,“胸椎肿瘤,在医院躺了45天,在家又休息了几个月。”
“其实老早就生病了,但自己不知道,胸口一直都疼,一开始以为是胃病,检查发现胆囊里充满了结石,后来胆囊拿掉了,但还是疼,24小时不停地疼,疼得睡不着觉,直淌眼泪,只得吃治神经的止痛药,但吃着吃着就不起作用了。然后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什么也查不出来,最后路都不能走了,连太极拳也不能打了。”
后来到市人医,专家建议查胸椎,“一查查出来了,恶性肿瘤,时间很短,3个月时间。后来到上海做了一个大手术……”
2009年4月18日,在老伴的搀扶下,陶老下床了,“两条腿都萎缩了,还是不能走路。”直到当年6月份,陶老才能靠着拐杖慢慢走动,“跌了好几跤,早晚坚持散步。”
身体稍微好一点后,陶老又逐步开始捡垃圾了。“只不过没以前灵便了,因为做手术,胸椎、腰椎、颈椎在一条线上,背不能弯,现在只能直着身子捡了。”
让陶老高兴的是,“以前这里垃圾多,提一个垃圾桶出去,可以捡一满桶,现在捡到的少了。” 记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