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人工育苗技术知多少?
所属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1-15 阅读: 次 文章来源:沈阳二手吨桶供应网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海胆是海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其外壳上生有许多可动的棘,形似刺猬,故称之为“海刺猬”。海胆是一种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科研价值都比较高的经济海洋生物,其部分种类的生殖腺味道极其鲜美,营养也很丰富。因其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很高,鲜味比较独特,在日本、中国、马来半岛以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和南美洲等许多沿海国家或地区被认为是一种很美味的海产品。尤其是在日本,海胆的生殖腺及其加工制品被视为最名贵、最美味的高档海产品之一,市场价格很高,消费量也非常大,虽然日本每年有近两万吨的产量,但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要,还要进口数千吨。
由于海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经济价值,因而其研究与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一些渔业经济发达国的重视。如今,日本的海胆种苗生产和资源增殖业已成为其“栽培渔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从事海胆种苗培育及增养殖生产的研究与生产单位已多达数百个,种苗的年放流量仅北海道一地就可达3000万枚以上。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的海胆出口价格在10年中上涨了近10倍,因而也导致了对其采捕量逐年上升,资源量日益下降。自引进虾夷马粪海胆之后,海胆的人工育苗与增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水产增养殖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海胆增养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海胆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本报从本期起将分期刊登海胆养殖技术,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一、海胆的育苗设施与器材
海胆的人工育苗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促熟、催产获得受精卵,经过孵化、选优、浮游幼虫的培育、稚海胆的培育,而获得可用于养殖的海胆苗种的过程。海胆的整个人工育苗过程主要有两个部分,浮游幼体培育和稚海胆培育。
目前,国内很少建设专用的海胆育苗室,海胆的人工育苗大都借用普通贝类育苗室或鲍育苗室的培育设施和水处理系统。利用现有的贝类育苗室开展海胆人工育苗,特别是利用贝类育苗淡季进行海胆人工育苗,对于发展我国的优质海产品的种苗生产,提高现有育苗设施的利用指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极为有益。用于海胆的育苗室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条件。
1.育苗的供水系统
海胆的水处理系统与贝类育苗的水处理系统相似,主要包括进水管道系统、水泵、沉淀池、水过滤系统和排水道。其中进水海域的选择是保证水质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排水口应当远离进水口并处于潮流的下方,以防止自身污染。
2.浮游幼体培育池
用于培育海胆的浮游幼体,在操作管理上以池深1米~1.5米、容积十至数十立方米的长方形育苗池比较方便实用。目前国内常用的大型或中型贝类育苗池或者育苗水槽也可以使用。
3.稚海胆培育池
用于稚海胆的培育,以长条形浅池比较便于操作管理,目前国内外稚海胆培育阶段大多使用与鲍育苗池规格相似的长条形培育池(或培育水槽)。国内的鲍育苗池大致有两种类型:单列式培育池及双列式培育池,其中,单列式培育池池宽1.3米、深0.5米~0.7米、长度大都在3米~10米(或者更长些),每个池的两侧都留通道,这种池操作管理比较方便;双列式培育池池宽0.9米,深度及长度与前种基本相似,每两个池并列成一组,每组池的两侧各留有通道(即每个池仅一边有通道),这种类型的培育池的操作管理虽不如前一种池方便,但对育苗室建筑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却要比前一种池稍微偏高些。
国外有的将海胆育苗池建成双层底式,两层底之间间隔10厘米~20厘米。其中,上层底为筛板式,其上铺还有一层厚约5厘米~10厘米的小砾石。这种池换水方便,水交换好,并且,池底的砂砾还可以作为部分海胆浮游幼体沉着变态的附着基,不仅增加了培育面积,培育效果也优于一般培育池。
为了充分利用育苗室建筑面积,可以建设立体的稚海胆培育池。这样的培育池一般比较小,长度不超过2米,宽一般0.7米以下,高0.3米~0.4米。两层水池之间一般间隔0.2米以上。通常依据供水条件、水池的高度及间隔和是否利于操作来确定层数,一般2层~3层。如果第一层水池是地槽,则层数还可以加一层达到4层~5层。有些育苗车间为了方便投饵、清底等操作在通道两边建有台阶。立体培育池除了能有效利用培育室的建筑面积外,还具有相互遮光的优点十分适合进行稚海胆的培育。两层之间设有水管以便上层的水溢流到下层。水流流落到下层水池的过程中,可以跌瀑增氧。
4.一级饵料保种室、饵料培养室和饵料培养池